NYC小记

模式化的生活有时是好的,尤其是自己设计的,就更无可挑剔了。精密生产如流水线,也会出现疵品。再好的模具,也有走心的时候。今儿抓住这模具出问题的片刻,志愿花费一个下午重新整理这些照片,或者从这也就诞生了一个新的模块。看着看着,觉得好玩了,想法也多,就记下来。从那个叫纽约的城市开始。


提醒游人,这就是时代广场了,牌子也不辉煌,跟曼哈顿的一些街道一样老旧。


能想到的也就那几个人物,从荧幕上下来,也没别的意思,借来赚几个小钱,顺便也成了小景点。


这块显示器,不知道一天能收益多少。想当年中国的形象宣传片也在这播放过。


还是时代广场,第一想法:城管哪去了?


红灯到底也没用,人实在太多,大约能理解60%的纽约人没车的原因。


路透社,联合王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喉舌。除此之外,咱想到的是web of knowledge。


就这样的小楼,有防火灾的安全楼梯,第一次见到是在老友记里头。看过的大概能想起Ross曾经从楼梯上跳下过,还捡到过一个nickel,满是喜感,原谅我笑点冻结在了那部剧里。


把这个场景想象成天安门到王府井中间的某个地点,咱人民警察在买盒饭吃,社会该会和谐许多。


对咱来说,完全是因为一部电影火起来的建筑。说一说其诸如建筑、商业上的成就,那就哑了。


那绿色的一片,中央公园,也是从老友记里面知道的。根据曼哈顿地价,价值5000亿美金。意淫一下中国人买来盖房子,再造一中国城。


洛克菲勒大楼顶层看不夜城,还是那颗最亮


不夜城,有一片很安静


NYPD,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,能叫Department毕竟不多,能够想象纽约的大,是各个方面的。


50年后,曼哈顿第五大道上,没有机动车,只有单车君。太和谐了!


钢铁深林里头,特写不一样的两株。


自行车旅行一直是最爱,比走路轻松,比坐车看得仔细。曼哈顿岛最边上有条环岛的小道,有人跑步,可以骑车。沿着西边的那段骑,看看河,看看对面的泽西城。


Haier building,不知道有没有关系。总之感觉到了乡音,只在心里念叨不用通过空气传播的的那种,很亲切。


一下子来了这么些名人,不搭嘎的各界,混在一起。是在曼哈顿的杜莎夫人蜡像馆,它在全世界开分店,各自DIY。明星们摆着各自的招牌pose,看上去都挺真实。这个蜡像馆里面还有一个恐怖场景的体验,不让拍照,不知道是不是怕游客吓到摔坏相机手机。


终于来到了将军大道后街


政府大楼都在下城区,而且都很霸气。是不是到哪儿,政府大楼都很霸气?


“The tru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the firmest pillar of good government.”


布鲁克林大桥,连接纽约人口最多的两个区,曼哈顿和布鲁克林。除此之外,结构上的成就不甚了了。反而觉得旁边那座很养眼。


关于这栋房子的故事,跟一群来自欧洲的移民有关。后来那群人把这当成了家,把这岛变成了博物馆。


半边侧脸总是最美。


不解释,8000迈以外也能看到。


Brooklyn,一河而隔,低了很多。


导游是地道的纽约人,让咱吃饭别去麦当劳,得去中国城。同意!


美国城市很明显的一个特点,到哪都有教堂,即使繁华如曼哈顿。有些东西,不能用金钱去理解,更不能用金钱去牺牲。这大概就是信仰了。


越战纪念广场


纽约证券交易所,坐落在大名鼎鼎华尔街。全世界多少资本在这上市,但它竖的只有美国国旗


民间的艺术,都是贴近生活的艺术。高雅的,博物馆里面的,距离柴米油盐太远。都可以存在,旁人别打扰。


进入了中央公园,840英亩足够大,足够缓冲来自闹市的嘈杂。普通的居民,普通的生活,再壮观的城市化,也必须保护这些。

背靠着中央公园,面对着第五大道,是大都会博物馆。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。欧洲的、非洲的,虽然很美,了解毕竟不多,留个印象,记不得太多故事。

首先是各种乐器,形状真是奇异!真是不知道玩的是设计还是音乐?


16世纪,欧洲的骑士和他们的装备


维苏威火山爆发,彻底覆盖了庞贝,1900多年了,幸存还有这块壁画。


肌肉和力量,果真用大理石。否则该有的感情和妩媚只得想象了。


耶稣受难之后,从十字架下来,奄奄一息,估计是圣玛利亚和他的信徒们,站立在旁,陪伴最后一刻。这个场景,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也有很多创作,欧洲大概更多。


据说是镇馆之宝,从埃及来的。本来是在尼罗河畔的,不幸河水泛滥,危及到这些宝贝,据说美国政府帮忙挽救,埃及出于感谢就赠送了这么一个完整的建筑。大都会倒也上心,开辟了整一个大厅供奉;也有水,减少空间上的落差。估计真正了解宝贝故事的参观者不多,这偌大的空间,休息倒也挺好,一路走来,实在太累。丹铎神庙


虎头铡,其实它是一个容器。印尼的青铜时代也够霸气。


东南亚的雕像,或者有中国的影子,总觉得很古怪。长鼻象、多头多臂,都知道,看见了也是超乎想象。打坐的修行者,熟悉些,一只手的姿势终究觉得突兀。


日本的形态上大体接近,相比之下,道具多了,而且各种各样。


以上,中国创造,或者瓷器中参杂了少量日本的产品,但那也是模仿,归根结底,是大中华的艺术。爽歪歪,亲切的终究是那些瓷器和青铜。

Comments